閔行區江川街道河道保潔員,憑著雙手用8年時間在竹港河邊鋪出一條1000多米長的路――“吳金根路”:奉獻贏得尊重
閔行境內有條竹港河,在竹港河東川路橋北面西岸有條1000多米長、5米寬的“吳金根路”。這里本沒有路,是一個名叫吳金根的河道保潔員花了8年時間,義務修筑出來的。
地方鄉紳修橋鋪路,積德行善曾是一種文化傳統,而這條出自生活拮據的保潔員之手的路,又會有怎樣的故事?上周日,記者去采訪他,吳師傅沒有手機,當地人告訴記者:但他肯定在這條路上忙碌,盡管去找。一去,他果然在鋪路。
曾經走過彎路
吳金根是土生土長的閔行人,屬蛇,今年虛歲六十。吳金根年輕時曾經走過一段彎路,兩次被判刑。1993年刑滿釋放后,開始做水產生意!白鏊a生意比在監獄里還苦,在那里還能睡得安穩。每天夜里去進貨,回來賣到中午。下午睡幾個小時,晚上又要出門!钡顓墙鸶睦锔嗟牟皇腔顑豪郏潜蝗丝床黄!懊髅魑屹u得比別人賤,也沒人買,就因為我吃過官司。”2003年,政府解決“4050”就業問題,并沒有歧視刑滿釋放人員,安排吳金根當了河道保潔員。雖然拿的是最低標準的工資,但吳金根的感激之情發自肺腑。
要做件讓人看得起的事
河道保潔員的任務是撈垃圾,把河道和河岸6米范圍內的垃圾清理干凈。吳金根負責竹港河東川路橋到景谷路橋1000米河段。他說,這點活一會兒就干好了。但他發現河道邊又臟又臭,常有人在橋邊摔倒,河邊還有糞缸,小孩不小心掉進去性命難保。2004年元旦上班開始,吳金根覺得,“要做點事情,對得起社會提供的工作,要讓別人看得起自己,不能讓兒子因為自己抬不起頭。”
由于長年無人過問,東川路橋腳下垃圾堆成山,堵住了整個河道。吳金根找到單位,叫來鏟車,成噸成噸的垃圾開始慢慢減少。可好景不長,剛清理干凈,新垃圾又來了,再清理,再反復?磥砉馇謇砝荒芙鉀Q問題。吳金根撿來廢棄的磚頭,在橋邊鋪了一道斜坡,顯得干凈整潔了不少,隨意倒垃圾的現象開始變少了。
找不到一片完整指甲
從那個斜坡開始,到一條二三十米長、僅容一人行走的小道,再到1000多米、5米寬的“河濱休閑景觀路”,越延越長,越拓越寬。這條路,花費了吳金根無數心血。
筑路需要大量的磚。吳金根買不起。8年來,他幾乎跑遍了老閔行地區所有的建筑工地,尋覓廢棄的磚頭。一塊道板有25公斤重,常被壓在瓦礫堆下面。吳金根要將磚從瓦礫堆里挖出來,把上面的水泥、泥巴鏟干凈,要忙上大半天。6塊道板磚搬上三輪車,一車就有150公斤。如果聽說第二天壓路機要開進工地,那么前一天晚上,再晚他也要去“搶磚”。最遠的一次,跑到馬橋,運來15塊道板磚,400多公斤重,光騎回來就花了4個多小時。江川街道河多橋多,上坡的那段路很累。8年里,吳金根騎壞了5輛三輪車,穿壞了幾十雙套鞋。
沒法統計吳金根的工作量。只知道,8年來吳金根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千米長的河道,分上下兩層,平均寬度有5米左右。移走多少垃圾,運來多少磚,沒法統計。只是辛勤勞作在他手上留下印記:一雙手,瘦骨嶙峋、青筋凸起,手掌里布滿老繭。十根指頭甚至找不到一片完整的指甲。
為了筑路,吳金根幾乎每天醒來就從家出發,到河邊干活,除了中午回家吃頓飯,晚上干到沒力氣才回家。一年365天,刮風下雨從沒間斷。把撿來的磚馱到河岸邊。半蹲著,將幾十斤重的道板磚背起,搬到河岸上,放下,折回來;再半蹲,再背起,再放下。附近居民天天都能看到一個瘦小的、身穿藍色工作服的身影這樣忙碌。在周邊人變化的目光里,勞動著的吳金根深深地躬著背,卻高高地昂起頭。
一條路鋪了4遍
“吳金根路”已經被他反反復復鋪了4遍,如今已是“4.0版”。最早的時候,岸邊鋪的是小石板與碎磚頭。后來他發現整體效果不好,就把小石板與碎磚頭重新撬起,換上了統一的紅磚。可紅磚并不適合鋪路,而且在拆遷工地里紅磚大多會被回收,原料得不到保證。最后,選中道板磚。剛開始他把不同顏色的道板磚混雜在一起,后來鋪得多了,吳金根就把原先的雜色道板磚再撬起來,重新按照顏色劃分鋪得整整齊齊。
從嘲笑到理解到感動
剛開始修路那陣子,運送垃圾散發出的惡臭,熏得附近居民到河邊找吳金根理論,“有的人還指著鼻子罵我,嘲笑我是不是在垃圾中找黃金!币惶焱砩,吳金根剛從工地上馱了一三輪車的“貨”,就被一群農民工攔住了――說工地上的廢磚都是他們的,要吳金根付錢。吳金根急了,看看解釋不通,便拉著那些人來河邊看。當這些農民工看到吳金根半夜三更馱磚,居然是為眾人筑路,全愣住了。
第二天,他們來到河邊,帶著吳金根去找廢磚,并幫他把裝滿磚的三輪車推上橋。隨著路越鋪越好,周圍居民態度變了:原先和他“理論”的居民開始到河邊散步,順便和吳金根聊聊天。動遷居民把家里的花送給吳金根,讓他種在河道邊。妻子本來對吳金根早出晚歸不著家有怨言,有一次到河邊給吳金根送飯,散步的居民看到她,一個勁地夸吳金根。妻子被深深地感動了,從此默默支持吳金根。
路修得平平整整,種上了桔子樹、枇杷樹,花壇里月季開了。原先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的河浜成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住在紅旗新村的居民過去到市第五人民醫院和江川體育場要繞一個大圈,如今從這里走到竹港橋后直接就到了。
采訪的時候,在吳金根路上休息的居民圍上來,七嘴八舌說著吳金根的事跡。家住碧江路402弄的李金玉說:“我們這里10個人提到吳師傅,10個人豎大拇指,沒得說!”退休工人李德佐說,在吳師傅帶動下,他每周兩次義務來這里打掃衛生。2007年,吳金根被評為“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可愛的閔行人”。去年,江川街道將這條路命名為“吳金根尊重路”。
吳金根打算在3月5日雷鋒日前完成“基礎工程”,接下來打算裝假山、修花壇、種樹、裝安全護欄……“讓這里變得像西湖一樣美麗”。明年,吳金根就要退休了。他說,不管退不退休,這條路,他要一直管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附近的居民說,這條路,是吳金根化身。每次從這條路上走過,心里就會想到這個筑路人,一輩子不會忘
|